特殊教育如何迈上新台阶作文——特别教育怎么样迈上新台阶
2023-03-06 10:22:02文/在国家教育事业的全局里,发展特别教育既是重任在肩,也是希望在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学前教育、特别教育普惠发展。
近期,北京、广东、吉林等地纷纷出台特别教育发展政策。各地政策中有哪些“硬核”举措?背后的信号是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增量:聚焦普惠发展
在贵州省务川特别教育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从起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的34名。60%的听觉障碍学生毕业后进入了高等学校学习,90%的学生实现就业。贵州省务川特别教育学校只是全国2000余所特别教育学校的一个缩影。
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特别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普及程度的显著提高上。在《特别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别教育提升计划(2023—2023年)》中,全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分别是90%和95%。“十四五”期间,这一目标上升至97%。
而一些省份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意味着更多的适龄残疾儿童将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吉林、山东以及天津、南京等地的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保持或达到99%及以上。其中,到2025年,吉林省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100%。
同时,各地都把特别学校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山东、吉林、江苏等省份计划到2025年,省内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有或办好一所特别教育学校。北京则明确各区均要建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3+2专科特别教育学校,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配足配齐特教教师。山东省计划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建设专门的孤独症儿童特别教育学校。截至目前,吉林全省47个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有特别教育学校,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登记入学、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比例都大幅提升,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名残疾考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北京联合大学特别教育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别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叶晓说。
厚基:强化保障能力
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的高质量的特别教育体系将初步建立。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除了做强增量外,更要持续强化特别教育保障能力。
重庆龙门浩职业学校多大
不断完善的保障机制是特别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观察到,出台相关行动计划的各省份持续加强对特别教育的保障。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6000元,在此基础上,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广东、安徽、江苏、吉林等地均将此标准上调。云南提出,到202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吉林提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接受15年免费教育。山东提出,到2025年全面普及15年免费特别教育,将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至9000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21年学费
结合特别教育的特点,各地还从学生未来的就业、生活出发,多措并举完善特别教育保障机制。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安徽、吉林等省份明确,到2025年,将普通教育与特别教育融合、职业教育与特别教育融通,重视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别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特别教育质量。广东、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则有更具体的举措,探索开展面向残疾学生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吉林重点支持长春大学特别教育学院发展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相关专业,支持普通高校面向残疾考生开展单考单招。安徽、广东等省份计划落实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优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与相关服务。
提质:满足多元需求
四川有数学教育的专科学院
当前,随着特别教育的普及,残疾人可以进校求学,也能进入社会参与正常工作。但特别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体现在对特别群体的差异化教学、资源支持,甚至包括精神和心理上的辅导支持。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统招分数线2020
“特别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叶晓表示,特别教育已经从量的需求提高到对质的需求。
从量变到质变,特别教育师资首先应走向专业化。“每一所有特别儿童的普通学校都应有一位特别教育学历的教师作为资源教师,并能对普校教师、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贵州省务川特别教育学校校长余江霞认为,特别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加入,比如心理医生、康复医生、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等。
龙里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学费多少呢
叶晓认为,要调整优化特别教育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设置专门的特别教育教师或资源教师岗位,将其纳入编制,保障特别教育师范生对口就业,做到人尽其用。
如何为特别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余江霞提出,应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融合教育的力度,如安排特别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开展有效融合活动;特别教育学校将融合教育纳入课程管理,让学生参与多元化的社会实践。
叶晓还提出,发挥高校等机构的特别教育专业优势,建设国家和省级特别教育资源中心(基地),为特别教育提高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为特别教育赋能,进行无障碍智慧教室、无障碍课程等建设。”(本报记者 李莹 王阳 本报记者施剑松对本文亦有贡献)
最新文章
特殊教育如何迈上新台阶作文——特别教育怎么样迈上新台阶
光明网评论员:“一把手”访企促岗升本科:就业机会要挖潜更要靠创造
人民网评: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2020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
研究生教育招生124.2万人——2022研究生招生规模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
教育部部署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川省成都市市武侯区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图解

热门文章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8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834号建议的答复》
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 在校生2.91亿人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部: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2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
西华大学博士点建设——院士领衔,西华大学新成立一中心一基地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078号(教育事业类41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评选“十四五”首批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通知
教育部曝光八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教师队伍发生格局性变化: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1144.2万人次——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
